News 新闻中心

long8唯一官方网站母婴护理(精选5篇)

2024-01-15 15:06:4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long8唯一官方网站方法:主要针对健康保健教育和母乳喂养两方面进行科学指导,严格执行医院的感染管理制度,执行规范性医疗操作技术。

  结果:患者住院后感觉身体有保障,满意度较高。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感染率在规定标准范围内。

  结论:严格执行母婴同室制度,预防医院感染,能够促进产妇产后恢复,降低护患纠纷,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妇产科内产妇产后身体较为虚弱,新生儿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统,两者都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为了使母婴同室的院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促使产妇早日恢复到产前水平,消除新生儿的安全事故隐患,我院针对以往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预防措施,这些具体措施在制定并实施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文将对这些措施做详细报告。

  采取母婴同室的产妇和新生儿都应具备以下条件,产妇无产科并发症,无精神、智力障碍,新生儿无患疾病,双方均无伴传染性疾病。每个房间安置母婴1-3对,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在出生后30min内立即执行母婴皮肤接触,并且同时帮助新生儿早吸吮,新生儿出生后2h要执行母婴同室。对于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母婴皮肤接触的执行应在产妇具有应答反应的30min后执行,手术结束后再执行母婴同室。新生儿喂养的执行标准是按需进行母乳喂养,奶瓶和配方喂养方法予以取消。对母婴同室的新生儿严格执行一婴一巾一盆一消毒,主要责任护士要每天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包括口、眼部、脐部和臀部护理,还要向产妇和家属讲解新生儿喂养和护理方面的知识,以使家属能够对婴儿进行正确喂养和护理long8唯一官方网站。

  2.1对产妇的护理。护理人员要对产后产妇个人卫生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给予指导。产妇产后要经常更换恶露垫,保持会清洁。在术中实施过会侧切的产妇睡觉时要采取侧卧位,侧向侧切伤口对侧,避免恶露对伤口的污染。产褥期内,产妇的被褥要勤洗勤换,内衣裤要使用较为宽松的棉质布料,每天进行换洗。每餐后要使用温开水漱口,保持每天刷牙,但是注意刷牙力度。在健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产后尽量洗头和梳头,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原则,注意营养调理。

  在我院住院的产妇大多数是初产妇,育儿知识相对缺乏。有的产妇对新生儿安全呈现出过分担心,对婴儿表现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产生怀疑,认为是病态而感到紧张不安,更有甚者不敢对婴儿实施护理,比如换尿布、换衣服等,上述现象属于产妇没有完全进入母亲角色。这时候护理人员要和产妇交流沟通,向产妇讲解婴儿相关生理常识,如生理性黄

  疸、新生儿饥饿时啼哭反应、新生儿出生后的生理性体重下降等。除此之外,要在新生儿哺乳方面给予具体指导,比如新生儿哺乳的姿势和事件,在哺乳后要轻拍婴儿后背以排气防止出现溢乳;要侧卧位头偏向一侧,这一哺乳姿势可以预防婴儿呛咳及窒息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应给予产妇正确、及时的指导,帮助产妇尽快完成自身母亲角色的转变。

  2.2对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要注意对室内的消毒,每日要进行室内通风,保持适度温度适宜;医护工作要相互协调,集中进行,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婴儿啼哭,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对患病新生儿护理要细心,每日测量其体温、体重并详细记录;对小儿进行静脉穿刺较为困难,护理人员要合理选择血管,提升穿刺技术水平long8唯一官方网站,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新生儿期的皮肤护理很重要,细嫩的皮肤容易擦伤导致细菌感染,每日给新生儿洗澡时动作要轻柔,头颈部和腋窝处要保持清洁,不易清洗掉的胎质要用棉签沾取植物油轻轻揭掉;大小便后要注意对婴儿臀部的清晰,可预防“红”发生。对新生儿实施定时晨晚间护理,污湿床单要及时更换,护理人员要告知产妇及家属婴儿尿布的选择和使用,保证产妇及家属对婴儿的护理达到高质量水平。

  2.3母乳喂养。产妇的要经常擦洗,保持其干燥清洁。分娩后进行第一次哺乳要尤为注意,首先要用温开水及温香皂水对和进行清洗。切记不能用酒精类物品擦洗,否则会引起局部皮肤皲裂。处如果有痂垢,要首先用油脂将其浸软,然后再用温开水进行清洗。产妇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哺乳,促进乳汁畅流。每次哺乳前都要用温开水对和进行清洗,并对进行温柔按摩,刺激泌乳反射。在哺乳时,使新生儿将内乳汁吮吸干净,如果乳汁充足吮吸不完,产妇要使用吸乳器将剩余乳汁完全吸出,否则会使乳汁淤积,对乳汁正常分泌产生影响,还可能会引起乳腺管阻塞导致双侧大小不一致。哺乳前对进行热敷,促使乳腺管通畅;两次哺乳间隙要对进行冷敷,可减少局部的充血和肿胀。

  2.4环境管理。孕妇在入院前,护理人员首先要对孕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比如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必须接受母乳喂养知识和哺乳技巧的知识培训,教会产妇在接触婴儿前要自觉清洗双手。没有在我院进行检查的产妇,责任护士要负责对其进行培训知识补课。

  产妇入院后,责任护士要对其进行指导,宣传院内感染知识的预防措施。保持医疗服务人性化、医疗服务流程温馨化,真正把医疗标准和科室制度和护士本人的个人行为融合在一起。保持病室内环境清洁,探视人员和护理人员进入病室都要洗手。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要加强对新生儿脐部、眼部、口腔和皮肤的护理,在进行检查和护理工作前,切记要进行有效的手部消毒清洁。患者在术中或术后换下的污染巾要及时处理,接触患者分泌物和血污的辅料等杂物要及时送焚烧炉进行焚烧。

  母婴同室的执行,更加注重了入院宣教和母乳喂养等的指导,有利于健康保健教育的加强。护理质量的提升,有助于产妇身体恢复,降低了母婴之间的病互率。高质量的护理能够提高产妇的心理承受力,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可以尽快转变自身角色,投入到对新生儿的照顾中去,促使母婴健康出院。

  [1]郭燕红.护士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3-24

  乙肝属传染性疾病,也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中国又是流行的重灾区,为了不给我们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众多的问题,我们全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宣传乙肝的防治常识,提高公众对防治乙肝的认识。

  乙型肝炎是血液传播性疾病,主是经血(如不安全注射史)、母婴传播及性传播,皮肤粘膜破损传播也有一定比例,如纹身、打耳洞、内窥镜检查等,血液制品现在已严格控制,传播可能性大大减少,不规范输血及血制品时有发生。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也不容忽视。HBV感染不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共用电脑等办公用品)、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及拥抱、握手、共用厕所等不会感染HBV。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乙肝能经吸血昆虫,如蚊虫、臭虫叮咬传播,而母婴传播为主要的传播方式。

  对于乙肝的孕妇而言,妊娠会加重其原有的肝病表现和妊娠反应,如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差,进食后腹胀,没有饥饿感、厌吃油腻食物,如果进食便会引起恶心、呕吐、活动后易疲倦,所以要进行血清检测注意鉴别。也可增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妊娠后期易发生DIC,产后出血也多见,不仅如此而且可以引起早期流产,胎儿畸形率增高,中晚期死胎、早产、死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高。孕妇应注意休息,清淡食品为主,适量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饮食应以病人感到舒适的量和频次为原则,不可强求病人多进食,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提供热量、足量的蛋白质,供给可以维持氮平衡,改善肝脏功能,有利于肝细胞损伤的修复与再生。

  母婴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分为1血源性:胎盘渗透2细胞源性:胎盘感染生殖感染 对于早期流产而保胎成功者感染HBsAg率高于无流产者。新生儿脐血清乙肝DNA可确诊宫内感染。产时传播是母婴转播的主要途径:可由早破膜、产道损伤、胎儿皮肤破损引起。要注意安全分娩避免损伤性操作增加产时感染,分娩过程中尽量避免侧切、人工破膜,但胎儿无头盆不称产程进展良好,亦应适当缩短第2产程而产钳或胎吸引助产,防止产道损伤和胎盘残留。产后感染则由亲密接触、母婴唾液、母乳喂养等方式所引起。乙肝病毒DNA是乙肝病毒复制的直接及感染性指标。妊娠早期:10周前HBsAg滴度高且HBeAg 阳性伴临床表现者需行人工流产,中晚期患者以保肝治疗,增加产前检查次数,检测肝功和凝血状态,严防重症肝炎的发生,分娩与产褥期应防止出血,防止感染及密切观察防止病情发展。

  因携带有HBV的母亲的血液、分泌物中有较高的HBV-DNA检出率,因此分娩方式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受大家的关注。通常自然分娩新生儿通过产时可吞入有传染性的母亲分泌物和血液,自然分娩时母亲血液渗透是婴儿的量较剖宫产是明显增多。尽管剖宫产缩短了婴儿接触母亲传染性物质的时间,但有关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结果并不一致。不应将HBsAg作为剖宫产的指证,剖宫产无法清除乙肝感染机会。

  当HBV-DNA≥1×106 禁止母乳喂养改人工喂养,当HBV-DNA≤1×106产妇母乳喂养存在一定风险应慎重考虑。母乳喂养时应用肥皂流水洗净双手,减少接触传播机会,如发生皲裂或婴儿出现腹泻等情况时,应暂停母乳喂养,肝炎产妇的唾液中有肝炎病毒的存在,故产妇不可口对口给孩子喂养,并注意消毒隔离。另外,慢性乙肝病人,病毒在体内是个动态变化,在漫长母乳喂养过程中有可能发生DNA载量的变化。

  新生儿在分娩下来后,存在部分的新生儿或者产妇由于种种原因需要进行母婴分离护理干预,新生儿将转入监护病房进行针对性的监护护理,产妇则进行产后哺乳干预和心理调节,但是这有可能给产妇及其家属带来不适感,如果护理不当,容易激起临床医患矛盾[1-2]。且母婴分离的产妇处于较为特殊的一种护理地位中,如何协调好母婴分离产妇及其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是当前医疗界十分关切的一个问题。针对母婴分离后的特殊时期产妇的护理,我院组织开展本次研究,希望能为临床上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100例需要进行母婴分离护理干预的产妇,年龄分布在22到34岁,所有产妇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产检数据等均无明显差异,排除其他可能的乳腺及其他影响产妇身体素质、新生儿哺育的并发症。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产妇及其家属均在独立自愿的基础上了解本次研究工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根据母婴分离后产妇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采用医护人员一对一特殊护理结合产妇家属的心理支持引导,对母婴分离的产妇予以心理支持和开导,并进行合理有效的早期哺乳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宣教。具体措施见下:

  (1)心理护理。产妇在初为人母后,出于各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必须面对母婴分离的情况,容易产生对新生儿的歉疚感,进而会迸发各种负面情绪,影响产妇产后的身体调节和身体机能的恢复,导致产后大量出血、泌乳减少甚至开始无乳。因此,在母婴分离后,医护人员及产妇家属要相互协作,帮助产妇建立起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减少产后出血、无乳等情况的产生。

  (2)早期哺乳干预。母婴分离后,产妇由于心态不稳定和身体机能未曾恢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母乳分泌,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后,医护人员帮助产妇定期进行哺乳护理,通过热敷、乳腺按摩等方法对乳汁进行挤压,防止因乳汁回收导致新生儿后期无法进行母乳喂养,将每次收集的乳汁处理后送入新生儿处。

  (3)临床健康宣教。母婴分离的产妇心理状态与一般生产后的产妇有些微区别,所以医护人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临床健康宣教,重点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泌乳变化,宣教内容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于不同原因送往监护病房的新生儿要向产妇解释新生儿疾病发生的原因、发展的情况、新生儿目前治疗情况、治疗后是否存在复发可能性、如何降低复发性、出院后如何对新生儿进行自我护理、护理中的关注要点及应对措施等,帮助产妇降低自我批评心理,树立产妇对新生儿病情的正确认知,确保产妇和新生儿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关切,不会因新生儿忽视产妇自身的护理,提高两者的生活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P

  通过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合理有效的身心调节、早期哺乳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宣教,缓解了产妇对母婴分离后的不适感,临床上有效的降低哺乳期炎症发生概率,从以前的45%下降到了19%;同时提高了母乳喂养率,由之前的78%提高到了现在的89%,并帮助患者获得了更高的临床护理w验。

  母婴分离产妇因为缺乏有关的产后自我护理和心态调节的经验,且产妇自身的身体在产后处于抵抗力低下,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危险期,所以如何快速有效的恢复产妇身体机能和心理调节,对产妇和新生儿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3-4]。尤其是母婴分离后,产妇容易对自身产生否定和厌弃情绪,从而可能导致产后抑郁、泌乳减少甚至无乳这样对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的严重后果。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和产妇家属要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身体机能转变都要保持较高强度的关注,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临床心理护理、早(下转第页)

  期哺乳干预和有针对性的临床健康宣教措施减少产妇生产过后身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而本次研究的结果和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研究均证明,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合理有效的身心调节、早期哺乳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宣教,缓解了产妇对母婴分离后的不适感,降低哺乳期炎症发生概率,提高了母乳喂养率,并帮助患者获得了更高的临床护理体验。能够有效的帮助产妇和新生儿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牟一建,毛丹.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心理状况和母乳喂养的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09):115~116.

  [2]王红梅.护理干预对降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99~200.

  【摘要】目的:系统分析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单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间收治的母婴分离产妇98 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9 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 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后,不仅能够促进产妇乳汁分泌,加快身体恢复速度,还可消除产妇不良心理,防止产后抑郁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在分娩后应与产妇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但是也有一部分婴儿在出生后,因各种疾病或其他因素不得不和母亲分离,转入新生儿监护室。很多产妇对于这种突发状况不能理解,进而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这对产妇产褥期的身体恢复和心理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1]。因此,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帮助产妇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笔者就我单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诊治的98 例产后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我单位2013 年4 月—2014 年6 月间收治的母婴分离产妇98 例,年龄21~36 岁之间,平均年龄(28±2.3)岁;所选产妇均为剖宫产,其中初产妇79 例,经产妇19 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9;观察组49 例。组间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

  对照组49 例母婴分离产妇,均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9 例母婴分离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①健康宣教:由于母婴分离产妇对于产后母婴分离原因、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相对匮乏,并且产妇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根据产妇不同的情况做好心理评估,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对婴儿疾病的判断,正确的哺乳方法、新生儿沐浴方式以及对婴儿的看护等。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积极主动对产妇进行自我护理保健及产褥期如何护理等进行知识宣教,并告知产妇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

  ②心理护理:大多数产妇由于产后母婴分离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担忧、焦虑甚至抑郁等负面情绪,不仅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恢复和正常休息,更为重要的是会对产妇产后的泌乳情况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应特别加强产妇心理方面的护理;细心观察产妇的心理状态,发现情绪异常的产妇要及时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根据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心理诉求给予相应的疏导、安慰和鼓励,对于有特别需求的产妇尽力提供方便并帮助其解决问题。及时向产妇告知新生儿健康情况或治疗效果等;并安排产妇对其进行探视,以此减轻或缓解产妇紧张、担忧和焦虑情绪[2]。③护理:母婴分离产妇由于产后不能得到婴儿及时的吸吮,极易产生肿胀及泌乳时间的后延。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护理干预,指导产妇及其家属在产后1d 开始进行护理,2 次/d 采取按摩、热敷等办法挤压乳汁,20min/ 次;将挤出的乳汁装入消毒容器内,用专用冰箱存放,适时送入新生儿监护室[3]。

  观察两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以24h 内为观察指标)、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文中相关数据予以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P0.05 时,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本文通过对母婴分离产妇98 例的护理情况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long8唯一官方网站。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在母婴分离期间的抑郁情况、泌乳增加情况、育婴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科学合理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产妇顺利度过母婴分离的非常时期,还可提高产妇母乳分泌率,并帮助其尽快适应母亲角色。除此之外。还可对良好的护患关系起到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医院整体满意度。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化,临床护理服务模式也在不断转变。母婴床旁护理是在母婴同室内为分娩后的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包括新生儿沐浴、游泳、抚触、脐带护理和臀部护理,新生儿注射及母婴健康宣教等。母婴床旁护理的实施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减少了年轻人初为父母的不安和焦虑;减少了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降低了产科因母婴分离核对的出错率;融洽了护患关系。母婴床旁护理是实现产科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我科利用母婴床旁护理新生儿及产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住院分娩产妇3000余例,平均年龄29.5岁,平均孕周为39.6周;自然分娩 2320例,剖宫产680例;

  ①护士具备熟练的业务素质、专业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②环境:病室每天通风2次,每次15 min~30 min,温度26℃~28℃,湿度50%~60%。

  ①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接触、早吸吮及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及新生儿含接姿势,教会产妇如何保持乳汁充足。②现场指导并给产妇及家属示范新生儿沐浴、抚触、脐带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边做边讲解,鼓励家人动手参与;讲解新生儿喂养、新生儿黄疸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家人更加科学地育儿。③出院前进行出院指导,包括产后避孕指导、产褥期相关护理、出院后饮食、新生儿预防接种及家庭回访等指导。发放宣教的文字资料,如怎样开具出生证明、母婴分离时如何喂养等。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责任护士对产妇身心需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责任护士更加深入细致地观察新生儿的一般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护理措施。在与产妇的沟通交流中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母婴床旁护理的开展督促护士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1]。

  母婴床旁护理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对产妇各方面有完整的了解和观察,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责任护士增强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责任护士提高了实施优质护理的能力。

  在母婴床旁护理整个实施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要求护士对产科相关知识了解全面,专业操作技术熟练。为了胜任此项工作,护士只有不断充实自我,才能赢得产妇及家属的信任和肯定。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产妇近距离、无间隙地感受到责任护士对母婴的重视和爱护,使她们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同时,产科相关知识教育与家人共同参与的过程,促进了产妇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融洽了护患关系。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减少了差错事故,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从而保证了医疗护理安全。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是回归自然的家庭温馨护理,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使产妇及家属对疾病知识及基本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有一定了解,增加了产妇与责任护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通过临床调查,产妇对床旁护理感到满意,最大限度地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服务,满足产妇、新生儿和家庭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