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long8唯一官方网站母婴护理精选(九篇)

2024-01-15 15:07:2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long8唯一官方网站母婴同室是指孕妇产后和婴儿24h同室休养。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婴的身体健康和母乳喂养的成功与否。现将我科母婴同室的护理体会浅淡如下。

  1.1 提高母乳喂养率 母婴同室可以让妈妈同时哺乳与休息,有利于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还可以促进乳汁分泌,保持足够的母乳。

  1.2 提高护理质量 每天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的护理、喂水、换尿布以及具体育儿常识的宣教可以共同进行,母亲可以边看、边听、边做,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宝宝身体上的异常情况[2]。

  2.1 婴儿睡觉时要取侧卧位 有利于吸入的羊水或反流的奶汁顺利排出,避免阻塞呼吸道而导致婴儿窒息[1]。

  2.2 母婴同室不能同褥 婴儿应睡在单独的褥子里,并露出口鼻。避免乳母入睡后翻身时误将褥子遮盖了婴儿口鼻而引起窒息。

  2.3 婴儿脐带局部保持干燥清洁 若包扎敷料有渗血、污染或尿尿将敷料弄湿,应重新结扎止血和立即更换敷料。婴儿每天沐浴1次,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及时更换湿尿布。

  2.4 密切观察婴儿一般状况 观察神志、瞳孔、面色、哭声、心率、呼吸、体温的变化及大小便、睡眠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1]。

  3.2 帮助乳母以正确的、姿势和正确的吸吮姿势喂奶。协助及早用奶,教会乳母掌握手工挤奶的方法并协助挤奶,向乳母介绍初乳的营养价值,切勿浪费。按需哺乳:哺乳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3h,重视夜间喂哺。避免对婴儿造成错觉;禁止给婴儿任何饮料、牛奶,不给橡皮或奶瓶作安慰物。

  3.3 保持、及双手清洁 但忌用肥皂、酒精和碘伏之类的物品擦洗,以免引起局部皮肤干燥、皲裂。每次喂乳应两侧交替进行,并挤空剩余乳汁,促使乳汁分泌,预防乳腺堵塞及双侧大小不等。皲裂时可用乳汁涂拭继续哺乳,先喂健侧,患侧可行多次、短时间的喂奶。戴合适的棉制胸罩,支托和改善血液循环。

  3.4 经常巡视病房,了解婴儿吸吮能力、次数、乳母哺喂及奶量情况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注意观察产妇的宫缩及流血情况,按时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3.5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病室每天上午、下午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15~20min,用1:200~300“ 84消毒液”拖地面、抹床头柜等或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每星期常规进行母婴床单位大消毒1次。每月将病室空气、用物等进行1次细菌监测。母婴出院后,床单位及房间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护理人员要全面、细致地观察与护理新生儿,及时发现潜在并发症,以起到防范的作用。另外,由于产妇对新生儿知识了解少,可能忽视新生儿异常情况,因此加强病房巡视,实行责任制护理,有助于异常情况的发现。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喂养安全、日常护理等方面的宣教指导,使其掌握观察、护理喂养婴儿的要点,做到正确护理新生儿,达到新生儿健康安全的效果。

  母婴同室的应用是护士对病人的心理、生理、文化水平和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是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密切护患关系,促进产妇早日康复。因此,要求护士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专科业务水平。

  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从这一定义引申出: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应”,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诸方面的行为反应。

  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包含了自然科学,如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

  人、环境、健康、护理被大多数学者认为是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在长期的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母婴护理有其独特性,结合实践来理解护理学当中的这些基本概念:

  人是一个整体,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体(任何一部分不适或失调都会影响到其它部分以至整体);人与环境密不可分;人有群体属性,有独特的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有不同的习惯、信仰、价值观,人有独特的情绪和情感。

  人是开放系统,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其基本目标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

  妇女在医院待产至产后机体基本恢复出院的这段时间,对女人而言是生理心理的一个重要阶段,首先在接待方面要做到态度应认真、热情,做好解释工作,,解除其思想顾虑,,取得合作,要使产妇感觉如家人,并对医护人员感觉专业并产生信任感,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取得病人的信任,获得病人全面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满足病人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

  产妇在生产前后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未曾经历,缺乏信心,尤其是有反复流产经历的病人,较易感到紧张,失去信心,甚至可能换上产前忧郁症,产生消极态度,对即将来临的分娩产生畏惧情绪;另外一个就是过分关心,促成懒惰,对产妇来说,家属的过分关心照顾,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反而促成沉溺于“病人角色”中,表现为不应有的懒惰,产生消极作用。

  内环境指人的生理以及思维、思想、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外环境是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条件、劳动条件、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社会安全、宗教文化、健康保健条件等。

  对于产妇住院待产和产后的康复,医院提供良好的环境十分重要,这里的环境包括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安全可靠的医疗环境,温暖信任的心理环境。

  护理人员首先对产妇进行基础护理,包括研究并应用护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心理干预的需要,通过临床护理工作,为诊断和治疗及时提供病性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有效地配合并参与治疗、检查,以积极的安全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盲目追求奢华环境,盲目扩大化,都是环境建设中的误区。母婴病房应有适当空间,既有利于产妇与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活动,也有利于新生儿感知空间,感知小环境里的物理环境。因此其空间大小应适宜,色调应柔和,光线充足,应有温馨的家庭氛围。

  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绝对分界线,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等各方面,健康是机体内部各系统之间的稳定,协调,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平衡,和谐,适应良好。

  分娩前后是一个特殊的护理时期,它不同于患病,却更要求精心细致,并且女性特别的生理构造在这一特殊时期要求不同的护理和安全。它要求专科护理,结合临床妇产科的特点,应用专科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如强化对妇产病人的监护,密切注意体温变化、体表特征和行为变化,观察产妇身体情况(主要是、恶露、大小便),清洗、消毒产妇衣物,尤其是要保持母婴室内卫生。

  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整体的人,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护理程序是护理的基本方法。护理活动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

  对于产妇的护理包括: (1)身体护理――在产妇不能自理时帮助产妇擦洗身体;(2)护理――帮助产妇清洗、热敷、按摩,减轻胀痛,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姿势;(3)指导产后恢复――指导产妇做好产后恢复操long8唯一官方网站,指导恰当运动,避免身体不动或过量造成身体伤害。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生育、健康及医疗保健需求的变化,妇产科护理模式势必随现代护理学发展趋势做出相应调整,作为产科医务工作者要有高度责任心,管理人员加强科室安全管理,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严格遵守诊疗护理常规,依法办事。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安全问题。

  婴儿出生后及时抱给产妇辨认性别,产妇确认后仔细检查有无出生缺陷,套好手圈(包括产妇姓名,床号,婴儿性别,体重)并及时盖上脚印,婴儿入母婴同室区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全面核对,沐浴、抚触时一个一个分开进行,以免因错抱婴儿给产妇及家属带来巨大感情伤害,由此引来法律纠纷。

  婴儿出生后,明却告知家属不要将婴儿独留病室或交与陌生人,并签字确定;要求护理人员勤巡视病房,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院保安人员,交接班时,应逐个核对婴儿,有缺少时,不予交接,当班人员应挂牌上班,以防产妇及家属误信不相干人员。

  在给婴儿和孕妇做任何治疗护理时,首先应考虑他们的安全,随时检查婴儿床有无破损,婴儿用物是否柔软,清除有可能引起婴儿损伤的物品,给婴儿沐浴时,浴桶,毛巾柔软舒适,使用无刺激沐浴露,一人一巾,水温合适;使用喉镜前,常规检查灯泡是否旋紧,以防滑入婴儿气道;接生时台上锐利器具应用治疗巾覆盖,或远离新生儿,以防误伤。

  婴儿沐浴时,水温在40-45℃左右,或以手腕试温觉较暖即可,浴水以流动为宜;给婴儿使用热水袋,注意检查热水袋有无漏水,有无破损,水温控制在50℃以内,并外加布套;麻醉未醒病员使用热水袋,水温控制在60-70℃,并外加布套;用红外线热疗时,保持一定距离,以防烫伤。

  教会母亲正确的喂奶和婴儿的含接姿势以及婴儿吃奶后的卧位。防呛咳,洗婴室随时准备好抢救用物,吸痰器,新生儿窒息复苏用物。

  母婴儿同室室温保持在20℃以上,注意新生儿保暖,每日7∶00与16∶00常规测体温一次。

  新生儿娩出后最初数小时,密切观察脐带残端有无出血,并教会产妇及家属观察和护理。

  严格产病房交接制度,当班护士对孕产妇的责任。从接班开始到交班结束。交接班要逐项核对姓名、床号、有无特殊处理、用药情况、分娩情况、婴儿情况。产后回病房的产妇要仔细交接T、P、R、BP、宫缩情况,流血情况,是否排尿,会阴伤口情况。有异常及时处理,否则,造成严重后果,接班护士会因观察不严,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孕产妇在待产过程和分娩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有紧急情况发生,所以平时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用物、抢救器械、抢救药品、新生儿复苏抢救设备,每个班认真交接,清点检查,不仅要备齐,而且还要看是否适用,以免在抢救病人时,因用物不齐而延误抢救世纪,抢救工作结束时,应立即清查抢救用品及药品,及时补充,并做好室内清洁消毒工作。

  对所有新上岗人员、实习、进修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学习,使其能正确执行,每月不定期学习院感知识,制定产房、母婴同室区、洗婴室消毒隔离制度,并严格执行,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和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都必须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定期做好产房、婴儿沐浴室、母婴同室区感染管理质量监测。

  11.1 认真履行护士职责:护理学是相对独立的体系,凡违背护士职责的任何医嘱,护士有权拒绝执行,对错误的医嘱不加询问,执行后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就会引起法律纠纷,护士与医生要承担相同的责任,在抢救病人时,执行口头医嘱,一定复述一遍,而后六小时内立即做好记录,书写准确,规范,防止引起法律纠纷。

  11.2 分清职责,避免越职行事:产科工作中,突发事件较多,护士的观察尤为重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不能凭自己的经验处理,如因能力不及,或遇责任心、技术能力差医生未及时处理产妇异常情况,待产妇出现问题时,就可能将自己置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而负法律责任,所以分清职责,避免越职行事。

  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很多行业人才饱和,大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而母婴护理产业还属发展初级,产业形成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需求旺盛,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现在月嫂大部分年龄集中在50岁左右,但是高级母婴护理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于普通的月嫂,虽然从经验,年龄,责任感来讲,他们有着很多优势,但是,由于他们的学识学历以及,学习力方面而言,普通月嫂不能满足高级母婴护理的要求,所以需要能多新鲜的劳动力的参与。这样就为,90后务工人员进入母婴护理行业提供很好的社会环境,是新时代务工人员的有利就业方向。

  (一)90后学习能力强。90后一方面具有年龄的优势,同时三十岁之内都是很好的学习阶段,90后不仅能够很快对母婴护理技术进行掌握和运用,同时还能理解这些知识的原理,从原理出发,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二)90后大多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90后人群不同于以往年代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有一技之长,尤其是在艺术方面较为擅长。90后对音乐,舞蹈,表演方面都很擅长,可以把这些知识运用于母婴护理当中,不仅仅能够有利于开展母婴护理工作,有益于孕妇以及婴儿的成长,同时也是对母婴护理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三)90后能很好的利用网络来充实自己的能力。传统的月嫂,由于学历和学习力的欠缺,不能很好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90后而言,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他们能够更好的利用网络来丰富知识,获取最新最详细的知识,更好的运用于母婴护理工作当中。

  (一)社会普遍质疑和不信任90后从事母婴护理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母婴护理面对的是孕妇和婴幼儿这种特殊群体,尤其是高级母婴护理师不仅仅对操作能力有要求,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有很高的要求。由于90后年龄小,社会经验不丰富,都会影响他们的实践机会。

  (二)90后性格缺点。90后存在一些性格缺点,例如:自信又脆弱,敏感而自私;很早的就融入网络,信息和知识丰富,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团队忠诚感等。

  在于社区教育的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当中,本文也找到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专业技能的培训,提供实践环境。在高校可以开设一系列和母婴护理相关的课程。同时在社会教育中掌握实践操作技术,社区应与高级月子会所中心合作为90后提供进行学习和实践的场所,使90后更好的掌握母婴护理技能。

  (二)工作环境的提高和改善。90后消费能力强,所以提高母婴护理的经济环境,才能更好的吸收优秀人才,促进行业的快速有序发展。

  (三)团队忠诚度荣誉感的培养。让90后真正的融入母婴护理工作中来,不仅要提高经济收益,社会也要正视和提高母婴护理师的地位。母婴护理,是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也可以说是最早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同教师一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这样对母婴护理这个新型行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社会的重视和称赞,才能从心理上更好的宜于母婴护理行业的发展,从而培养90后团队忠诚度和荣誉感。

  母婴同室是指将产妇与新生儿放在同一病室,使其24h同在一起。母婴同室有助于母婴关系融洽,为后续哺乳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临床上广泛使用[1]。但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量较大,传统的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故寻找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其中,取得肯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1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住院分娩的71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2±2.6)岁。观察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4.5±2.8)岁。两组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均超过7分,产妇依从性好可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排除合并产后出血、肝肾功能严重疾病的产妇,新生儿为低体质或早产儿,或在出生后合并严重疾病者。

  ②环境护理:病室应明亮,尽量以自然光为主,布置应整洁,控制好室内温度及湿度,温度在25~27℃左右,湿度控制在40%~55%。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③心理干预:密切观察产妇情绪变化情况,告知产妇产后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疏导;还可指导产妇拥抱和抚摸婴儿,增进母婴交流,转移产妇的注意力。

  ④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优点,并告知其喂养的方式、姿势;告知母乳喂养期间饮食注意事项。

  ⑤向产妇讲解产后自身保健方面的知识,包括、伤口等的清洁护理,告知其勤换衣物,注意保暖,增强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

  ⑥新生儿护理:由护理人员向产妇示范护理婴儿的正确操作,如抚触的步骤、方法、顺序等,并在抚触过程中保持与婴儿的交流,以增进母婴关系,对于操作不正确者予以纠正和指导。

  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两组产妇的角色适应能力进行评价,产妇能很好掌握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技巧,及母乳喂养的方式,产妇与新生儿的关系较为融洽,新生儿对母亲有依赖感则为适应;产妇不能较好的接受母亲这一角色,对新生儿的护理技巧掌握不好即为不适应。

  母婴同室由于能增进母婴间情感交流,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等,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产妇及其家庭对于产后的护理越来越重视,传统护理模式已不能满足母婴同室的需求,积极探索一种高效的护理方式极为迫切。

  优质护理的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夯实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研究表明[2],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母婴同室中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提高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徐利,龙学红,胡心英[3]等学者认为在母婴同室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产妇对母婴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71例产妇进行研究,分别实施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发现:观察组产妇角色适应能力显著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母乳是婴儿最好的天然食品,保持足够的乳汁分泌,是关系到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问题。实行母婴同室可提高母乳喂养率,但由于部分新生儿因疾病难以母婴同室,婴儿疾病是母亲缺乳的危险因素之一〔1〕,母婴分离使得产后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吸吮,肿胀及乳腺炎发生率高且泌乳时间后延。加之产妇情绪受影响,紧张、焦虑、担心新生儿健康等影响泌乳、母乳喂养。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对18位母婴分离的母亲做好保持泌乳状态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我院(基层)转市级医院治疗的新生儿18例,其中早产儿2例、新生儿窒息11例、呕吐原因待查5例。母亲为初产妇10例,经产妇8例;孕周295~426周;自娩5人,剖宫产13例,新生儿均于出生2小时内转出。

  1,2 乳量评估标准 母乳分泌采用0、+、++、+++4种乳量评估标准。用1min人工挤奶法估计乳量,“0”为无奶或偶尔挤出1~2滴奶;“+”为挤奶时乳汁能缓慢少量流出,1min内约有0.5~1ml; “++”为挤奶时乳汁能持续向外流出,1min内约有2ml左右;“+++”为挤奶时乳汁能较多或喷射状向外流出,1min内约有2ml以上,满足婴儿母乳喂养尚有多余。

  1.3.1 产妇产后4d内乳量情况:见表1,第1天大多在“0~+”,第2天逐渐增加,第3天明显增加,产妇感觉胀满,刺激后乳汁自然流出,此后乳汁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至出院。

  1.3.2 母乳喂养率;本组患儿住院7d内出院6例,14天内出院10例,15~30天出院2例。出院42天随访,母乳喂养17例,占94.4%,其中纯母乳喂养11例,混合喂养6例;人工喂养1例,占55.5%

  2.1 心理护理 由于产后身体虚弱、不适、加之产妇对母婴分离没有心理准备等诸多因素,使得产妇产生焦虑、紧张、忧郁等不良情绪。精神因素可影响下丘脑及垂体功能,减少或抑制催乳素的分泌,使泌乳量减少〔2〕。对此我们给予及时的心理护理很重要,向产妇讲解患儿转入上级医院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目前保持母乳状态与今后母乳喂养的好处和意义,帮助减轻焦虑心情和压力、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

  2.2 护理 泌乳是依靠婴儿吸吮刺激、使垂体生乳素抑制因子减少,导致生乳素的反应增加而维持。母婴分离后,婴儿不能有效吸吮刺激泌乳。产后半小时内可采用湿热敷双侧5分钟、毛巾温度40-50℃,然后轻轻挤压及乳晕,并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乳晕两侧、朝胸壁方向向内压,挤压乳晕下方的乳窦,依各个方向将乳窦中的乳汁排出,每侧挤压15~20分钟,每2~3h刺激一次,通过刺激达到模仿新生儿早吸吮、增加母乳量效果满意z3{。挤压后在少泽穴指压1min、在乳根、膻中、天溪、肩井、足三里诸穴予以揉法、按法、一指禅推法,每穴2~5分钟,局部有酸胀透热为度,每日按揉2次。通过穴位按摩,穴位按揉能促进产妇早泌乳、足量泌乳,有利于母乳喂养z4{。护士在操作示范时、要边操作边解释,直到教会产妇自己和家属操作为止。

  2.3 模拟环境 安排母婴分离的产妇和母婴同室的产妇同住一室,让母婴同室产妇示范母乳喂养怀抱婴儿的姿势、在条件允许下可将新生儿给母婴分离的产妇感受一下抱喂姿势,讲解正确含接姿势和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要求母婴分离产妇模仿掌握按需乳方法,看到同室母亲在喂养婴儿时,用手挤奶或者吸奶器吸奶20~30分钟至变柔软,或者每2~3h,也可在感到胀满时及时排空乳汁,保持乳汁分泌通畅,预防胀痛和乳腺炎的发生。同时告知产妇新生儿在上级医院住院治疗一些积极方面的情况,产妇的情绪变化可影响生乳素的分泌。当产妇看到自己泌乳量不断增多,宝宝治疗情况的不断好转,对母乳喂养信心就会不断增加,产妇和家属在护理方面将更加配合和支持。

  2.4 一般护理 中医认为产后缺乳,多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者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因此,要使产妇得到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才是确保乳汁分泌增加的首要条件。同时,产妇的饮食应少年多餐摄入高蛋白、高热量、富维生素平衡膳食,否则会影响乳汁的量和质z5{。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安静、合理安排治疗时间,病房每日通风1~2次。通风时、注意产妇保暖,避免受凉,定期病房空气消毒,定期监测、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帮助,为产妇创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通过护士与产妇的一些互动,在教会产妇护理的同时,使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家庭支持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z6{。在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意义宣教及技术指导的同时,也向家属进行指导直到熟悉掌握为止,共同参与配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对18例母婴分离产妇进行模仿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哺乳、湿热敷、穴位按摩等护理,及时刺激、促进泌乳,保持乳汁通畅,均未发生乳腺炎和乳胀;模仿母婴同室,增进母婴感情;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增加他们对母乳喂养的信心,可使母婴分离产妇保持泌乳状态,提高母乳喂养率。

  z1{ 张丽敏,王军,何文娟。母乳喂养现状综述zJ{.中华护理杂志,34(8):509-511.

  z2{ 田梅枝,李美川,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探讨z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6(1);45-46.

  z3{ 陆照娣。母婴分离时保持泌乳状态的护理zJ{.护理与康复杂志,2006,4(5):119-120.

  z4{ 陈委琴,潘文军,陈栩芳,陈丽萍,阮爱萍。穴位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泌乳的影响zJ{.护理与康复杂志,2010,8(9):676-677.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看,产妇产后应该是与婴儿同室并进行母乳喂养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医院的早产儿数量不断增加,产后母婴分离的产妇也越来越多,通过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来消除产妇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有效的干预方法也能够确保母乳的正常分泌,并使产妇掌握有关知识,增强她们照顾婴儿的信心。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住院分娩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230例产妇,年龄为22~35周岁,平均年龄(25.5±2.8)周岁。230例产妇均为剖宫产,无精神性疾病和其他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年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次等因素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long8唯一官方网站,具备可比性。

  1.2方法:2组产妇均接受常规的护理,而干预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了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1.2.1心理干预:母婴分离大多会使产妇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不仅会影响产妇的正常休息,还会使一些产妇出现拒绝接受治疗的情况,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机能恢复。为此,护理人员加强了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给予她们理解和支持,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来消除她们的负面情绪,并与监护病房积极联系,及时将婴儿的有关情况告知产妇,并适当安排其探视婴儿,从最大程度降低产妇的焦虑水平。

  1.2.2护理:干预组产妇从产后30min开始进行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按摩,在根部沿着乳腺管的方向进行按摩,每次按摩5min,每隔2~3h按摩1次。(2)热敷,使用温度为40~50℃的毛巾对双侧进行热敷,每次3~5min。(3)挤奶,每隔3h挤奶1次,一般在热敷及按摩后进行。这样能够促进缩宫素和催乳素的分泌,有利于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

  1.2.3健康教育: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关婴儿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主要包括如何判断和处理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的哺乳、抚触、沐浴和看护等内容。同时,还使产妇明确有关自我护理、人工挤奶以及产褥期的有关知识和做好产后护理的重要性等。

  1.2.4生活基础:根据医院的实际条件,尽可能为产妇提供一个单独的、安静的休息空间,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每天对恶露排出及宫缩情况进行观察,并指导产妇清洁外阴,避免产后感染。

  2.1产妇满意度对比: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可以看出,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产妇泌乳及硬度比较:2组产妇的泌乳情况与产后第4日硬度比较情况,可以看出,干预组产妇产后的泌乳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产后第4日硬度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产妇。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医院的早产儿数量逐渐上升,早产儿大多在出生后被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由此造成的母婴分离给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食品,除了营养丰富以外,还含有多种抗体,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而母婴分离则使产妇的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吸吮,使泌乳时间推迟。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产妇的心理情况,加快了产后恢复的速度,不仅提高了护理满意率,也使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分泌量、肿胀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确保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表明,在产后母婴分离期间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活动,能够使产妇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和指导,不仅能够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还能让她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完成对婴儿的照顾。同时,护理干预也能够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并且使护理工作注入了人文关怀的情感,提高了产后护理的质量。

  [1]何静.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2010(9):90~91

  早产儿是指妊娠满28~37周,体重低于2 500 g的活产新生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组调查,早产儿的发生率为7.76%[1]早产儿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喂养和护理比正常新生儿复杂、细致。因此,早产儿娩出后立即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接受治疗和护理,造成母婴分离。早产儿产妇一方面产后身体尚未恢复,需要护理,另一方面由于早产儿不在身边,母亲角色缺失而情绪不稳定,又担心早产儿病情、治疗和预后,更加重心理压力,处于严重焦虑状态。因此,护士应采取心理护理、知识宣教,提供信息等护理干预措施,帮助产妇减轻焦虑。鉴此,对52例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分为两组进行对照观察,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焦虑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自2005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早产儿合并焦虑的产妇52例(孕满28~37周,早产儿体重1 000~2 500 g),产妇年龄20岁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无产后合并症,早产儿送往NICU或新生儿观察室。

  1.2 方法:将分娩早产儿产妇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期为10天,在产后当日,护理后10天各进行评价一次。采用汉密尔顿(HAMITON)焦虑量表评分,>

  14分可判断有焦虑,>

  21分有明显焦虑,>

  29分为严重焦虑,并以减分率为效。

  2.1 心理护理:因早产儿转送NICU治疗造成母婴分离,产妇失去母亲角色而处于较高焦虑状态,对早产儿病情的担心,孩子不在身边的失落而使产妇焦躁、哭泣、食欲不振而影响产后身体恢复,护士应主动接近产妇,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要加倍关爱产妇,用亲切的态度,细微的护理帮助产妇消除负性情绪,平安渡过产褥期。

  2.2 知识宣教:为早产儿产妇讲解早产发生的原因,早产儿常规治疗的方法,早产儿在喂养、保暖、护理方面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早产儿的预后,也可用成功病例鼓励产妇,使其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有助于产妇调整心态,减轻焦虑。

  2.3 信息支持:每天把早产儿在NICU的情况通报给产妇,并耐心解答产妇提出的问题,同时可以适当安排母亲探视早产儿,在本组中,为母亲提供早产儿信息支持可以帮助产妇了解早产儿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识别自己的焦虑情绪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明显降低产妇焦虑水平[2]。

  2.4 护理:积极鼓励和指导产妇进行护理,每天坚持3小时挤奶一次,6小时按摩,保持正常泌乳,将挤出的奶汁交于新生儿观察室护士喂养早产儿,既有利于增强早产儿免疫力,也可以对产妇起到安慰、激励作用,使产妇感到与早产儿的情感联系,持续泌乳也可为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做好准备。

  2.5 生活护理:为产妇提供安静、单独的休息空间,避免正常产妇与婴儿同室造成的刺激。在做好护理同时,可指导产妇进行一定的产后锻炼,填补空闲时间,促进身体康复。

  在分娩当日两组焦虑评分无统计学意义,但分娩后10天评分,干预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减分率≥50%为显效,≥ 25%为有效,<25%为无效,见表1。

  焦虑是一种与不明确的危险因素有关的忧虑和不良预感,它使人感到不安与不适[3]。早产儿娩出后由于治疗和护理的需要而分离产妇,母婴分离产妇由于对早产知识缺乏了解,担心早产儿的病情和预后,加之对婴儿早产思想和物质上毫无准备或准备不足,产后心理状态脆弱,处于较高程度的烦躁、焦虑状态。,护理人员在产后及时给予疏导,解释,提供心理援助,开展早产和早产儿护理与喂养知识宣教,给予精心细致的生活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措施,从实践结果来看,干预组总有效率96%,可明显降低母婴分离产妇焦虑水平。

  [3] 邹 恂.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M].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医

  母婴同室是指将母亲和婴儿24h安置在一个房间里,由母亲照顾婴儿,医疗和其他的操作每天分离

  新生儿正常体温为36-37.2℃。体温低的原因有早产儿、低体重儿、室温低等;体温高的原因有室温高、保暖过度、脱水等。新生儿体温易随外界温度的升降而变化,因此,母婴同室温度应维持在20-22℃为宜,湿度为50%左右,每日开窗通风2次,使空气清新。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应给予保暖,保暖方法可因地制宜,谨慎执行。如使用热水袋保暖,热水袋放置在婴儿臀部、脚部位置,不可直接接触婴儿皮肤,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同时注意观察有无硬肿症发生。对体温高者除松包被散热外,还要注意观察新生儿皮肤弹性、尿量,如有脱水应增加哺乳次数或补液。

  母乳是新生儿的最佳食品,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哺乳时,应选择较舒适的,以坐位最佳,使婴儿头与身体呈一条直线,产妇一手托,大拇指在上方,其余四指在对侧,衔接时让婴儿将大部分乳晕含在嘴里。哺喂后将新生儿抱起竖立,头伏于母亲肩上,轻拍背部让吸进胃内的空气溢出,再换右侧卧位30min,防止溢乳[1]。

  脐部要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感染。脐带未脱落之前应每天行脐部护理1次,用碘伏棉签擦拭脐轮凹陷处及脐残端,预防脐炎、脐带一般1周左右脱落long8唯一官方网站。

  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发育差,易损伤。因此对新生儿皮肤应细心护理,每天早晨可给新生儿沐浴1次,并观察皮肤情况。皮肤颜色发绀为缺氧;发黄时为新生儿黄疸;弹性差、干燥为脱水[1]。红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多因臀部皮肤长期受到潮湿或粪便刺激所致,故大便后须用温水洗净,擦干后局部涂消毒植物油,以保护皮肤。尿布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的浅色棉布,最好在太阳下暴晒干燥后使用。如果已发生红臀,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并涂以鞣酸软膏[1]。

  新生儿出生不久就开始有胎便,胎便呈深黑绿色或黑色黏稠糊状,若>

  48h,未排便,应检查有无消化道畸形。胎便3-4d 可排净。吃奶之后,大便逐渐转成黄色。若排胎便后连续3d无大便,提示吃奶少;若大便干,要检查有无腹胀现象,并给予开塞露灌肠。另外,大便的性质可提示喂养及异常情况,消化不良时大便次数多,粪质与水分开;进食不足时,大便为绿色稀状;肠道感染时,大便稀,带黏液、脓液,次数多;先天性胆道闭锁,大便呈白色。

  新生儿肾脏的浓缩功能相对不足,出生后即排尿,在生后36h内排尿都属正常。第1天的尿量很少,以后随着哺乳摄入水分,尿量逐渐增加,>

  10次/d,

  总之,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是繁琐的,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做好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细微之处,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做出自已的一点贡献。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