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新闻中心

long8唯一官方网站母婴护理的服务理念精选(九篇)

2024-02-03 21:35:5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long8唯一官方网站近两年来,我院产科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所造成的母婴分离住院产妇有所增加,据统计,仅2010年1~12月就有100例,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这些初为人母的新妈妈们,刚刚尝试做妈妈的喜悦,却遭受婴儿患病母婴分离的挫折,易出现情绪低落、自责感,加之对婴儿疾病状况的担心,尤其对婴儿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心理压力相当大,影响乳汁分泌和产褥期休养康复等。另外,由于婴儿不在身边,产妇对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这个特殊群体,我们希望能有针对性地为她们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利用人性关爱护理活动的服务方式,更多、更好地关心、支持、帮助这些母婴分离的新妈妈们。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010年1~12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分娩或剖宫产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共100例,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25.5岁,小学以上文化程度。2009年1~6月的产妇为对照组50例,2009年6~12月的初产妇为实验组50例。

  近几年来,我国的护理模式及护理体制,护理服务群体的改革,尤其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的升华,护士对情、理、知、行的认知着重点是提升护士的关顾意识,体察病人的疾病感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1]。对于产科的母婴分离产妇而言,她们可以说是产科病房中的。其新生儿出生后因窒息、早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疾病原因转新生儿科治疗,自己刚刚经历分娩阵痛或剖宫手术的切口痛,对在痛苦―喜悦―担心辗转中的产妇,这的确让她们在心理上难以适应,她们往往自责、自卑、倍感焦虑、担心婴儿的健康状况;而由于母婴分离,她们学习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也存在一定的阻力。因此,我们护士在业务称职的前提下,更需要注意护理服务的方式、态度,也更需要评估服务对象的一些独特需求[2]。

  2.1 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及做好心理护理 母婴分离产妇常有自责感、焦虑、心理脆弱。调查显示100%的产妇认为非常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属的支持,而与痛苦中的产妇交往,不能太职业化,倾注一些情感,能使沟通更有效。因此,根据产妇的需求,我们与其谈心,态度友善,语言温婉,接受她们的消极情感,表现出朋友般的善解人意,促进建立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使产妇感到亲切、温暖、踏实,获得安慰;同时获取更多保健信息,与产妇的家属及时交流,共同给予其爱的支持,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她们对患儿疾病恢复的信心。

  2.2 针对性给予产妇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指导由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后未能及时哺乳,学习母乳喂养较困难,同时也容易发生胀痛。另外,对婴儿沐浴、更换尿垫等相关知识及技能也缺乏实际操作练习。因此,我们每天安排两头班人员深入产休区对实验组的产妇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模型示范、讲解,实例参观(征得其他产妇允许),通过教与学的促进,最终让产妇掌握这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出院回家后,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婴儿。

  2.3 加强人文关怀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尊重患者,关爱,加强人性化护理,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健康需求。我们把“八声”服务理念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减轻病人痛苦,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

  例数对婴儿疾病恢复信心率(%) 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掌握率(%)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表中可见,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实验组母婴分离产妇的“三率”即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及技能掌握率,对婴儿疾病恢复信心率,

  在开展优质护理的初期,母婴同室运用问题管理模式针对环境、护理模式和排班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的改进[1],但产科的医疗护理工作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肩负着维护母婴两代人健康安全的使命,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优质护理的纵深层次推进,激发护士能动性,提高护理内涵、专业化水平是产科护理管理人员思考的方向[2]。我科在护理部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推广母婴床旁护理,扎实做好特色健康教育,提高产妇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推行岗位管理,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为母婴提供温馨、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报告如下。

  我院母婴区床位28张,学历组成本科生5人、大专生13人,职称组成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护士8人,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0人、N3级4人、N2级3人、N1级4人以及N0级6人。平均年龄30.9岁,护龄10.8年,床护比为1∶0.6。

  2.1 存在问题 科室优质护理质量自查,存在以下问题: ①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内涵没有落实到位;② 健康教育没有体现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满意度较低;③ 护理人员在分层次培训内容及计划上不够详尽,落实不够到位;④岗位配置不合理,按照一级病房我科需配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2人、N3级3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

  2.2.1 成立科室优质护理质控小组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优质护理质控小组,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计划;按PDCA循环分阶段完成实施计划。护理部随时指导、督促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2 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 突出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深入推广床旁护理,完善母婴床旁护理流程,鼓励新生儿父亲在住院期间陪伴照顾母婴,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从细节入手,完善各种流程和制度如母婴入室告知、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等,充分尊重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各种权利;提供各种便民措施,如为产妇增添哺乳垫,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妇舒适度。

  2.2.3 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母婴健康教育 实施母婴同室每日健康教育实施及评估记录单,制定每日健康教育内容计划,产妇及家庭健康教育掌握评估表,进行评估、反馈再评估、再反馈,切实使每一个产妇每天都能得到护士规范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规范专科健康教育内容,把核心知识上墙,制成专科健康教育处方、小册子提供给产妇及家庭。针对母乳喂养、新生儿常见问题进行预见性宣教如新生儿的安全护理、含接的技巧、新生儿胃容量、宝宝吃到足够奶水的表现、新生儿黄疸、低血糖、呕吐、皮肤问题等等,制作文字生动,产妇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并将风险意识、安全文化、知情告知融入健康教育指导中。

  2.2.4 开展母婴延伸护理 把健康教育指导逐步延伸到出院后的家庭、社区,做好电话答疑、电话回访工作,对有特殊需求及未能独立护理新生儿的人群提供上门访视服务。

  2.2.5 加强对特殊孕产妇 特别关注妊娠丢失、生殖助孕、未婚先孕、母婴分离等特殊孕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尤其是为丧子孕产妇孩子准备花提篮,充分尊重新生儿的个体尊严,并在其床旁悬挂玫瑰花标识,使每一位医护人员知晓。

  2.2.6 进行岗位合理配置,规范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部及片区通过岗位的调配,使科室岗位配置达到优化组合:N4级1人、N3级4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每月的培训结果与月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2.3 评价方法 将实施优质护理持续改进的2011和2012年的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χ2、t检验。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2011、2012年进行比较,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情况(见表1)。

  4.1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深化了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体现了责任制的整体护理 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即每一位责任护士护理产妇及新生儿时,对母婴进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外,还要对产妇及家庭一对一的进行康复、健康指导。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的连续、全程优质护理,实现了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参与和知情权,使母婴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针对性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培养了产妇及家属自我照护及照顾新生儿能力,知晓并掌握更多健康教育的知识,促进产妇及家庭各自角色的转变,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实现了护理人员对母婴的人文关怀;从而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P

  4.2 合理的岗位配置,分层次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专业化护理质量 目前,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论工作年限、职称、能力水平高低干的是一样的护理、治疗,是对人力的一种浪费[3]。通过分层次的对护士实施全员培训,提高护士核心胜任力,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4]。通过系统和多种形式的制度化培训,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持续提高了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应急意识不断锻炼和演练,应对各类护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工作中预见性的提早给予评估、观察、干预,从而减少或杜绝危重产妇潜在发生危险的倾向,使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也快速提高如表1所示。

  [1]罗宏.温贤秀.关晋英等问题管理模式在母婴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1)[J].护理研究杂志,2011,25(7):1749-1751.

  [2]马晓伟.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5~8.

  健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健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母婴健康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多年来,我市的母婴保健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市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为建设健康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一是实行陪伴分娩,增加医疗关怀和保健措施,给予心理疏导,缩短了产程,减少了产妇出血,降低了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二是加强孕期管理。严格执行《苏州市围产保健常规》,运用生育健康电子监测系统,建立孕妇健康档案,实施孕产期全程监测,按需提供服务。做好产前筛查和诊断,及时处理异常妊娠,对高危孕妇实行专案管理,促进良好转归。(2)确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实施集待产、分娩、恢复和产后休养为一体的家庭化产科护理

  (FCMC)模式,实行完全的单人产房分娩,建立家庭化产科护理系统。(3)实现保健工作与临床治疗的紧密结合。坚持医院临床与家庭护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分娩后的母婴随访服务。积极拓展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开展了儿童心理卫生、语言障碍矫治、产前运动训练、产后康复训练、婴儿抚触和新生儿游泳等项目,进行高危儿早期干预,并根据儿童发展的新理念,建立了儿童发展部,实现了临床与保健紧密结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学习和引进国内外母婴保健工作经验,结合我市实际,不断完善了母婴保健工作的服务环节、服务内容、监督评价等各项规范。这些规范、制度的制定,有利地保证我市母婴保健活动顺利开展。

  (1)建立了完善的指标体系。重点指标为人口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一般指标为孕产妇保健管理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母乳喂养率、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合格率等。

  (2)采用了科学的评估方法。采取政府评估与卫生专业评估相结合、定期考评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预测、制定干预措施。

  (3)建立了跟踪督查制度。针对母婴保健评估中存在的重点问题,落实整改工作,并对整改结果实行跟踪督查,确保了全市工作的同步推进。

  各医院把医护人员的照片、工号、职称、职务一起公布上墙,责任护士在产妇入院时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介绍医院和病区的环境、制度,介绍主管医生,使产妇得到人格尊重,让她们感到医务人员对自己的关心,由此产生对医务人员的信赖。医生护士在进行医疗护理时,重视倾听和交流,帮助解决生活所需,让孕产妇在医院有如同在家的感觉。为孕妇在产前开设“胎儿大学”,每个学员都拥有一套《准妈妈课堂》教材。从孕妇怀孕5个月开始由医生指导孕妇做胎儿教育;产时由助产人员讲授分娩知识,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和生理、心理上的护理,满足产妇需要;分娩后做好早吸吮、早接触,让新生儿吸到第一滴初乳,获得人生第一次免疫;产后由责任护士到产妇床边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新生儿养护技巧的指导,帮助产妇正确哺乳,并教会产后保健体操;出院时进行出院指导,告知就医服务热线电话,带上《出院需知书》,并由责任护士护送出院。以孕产妇、婴儿和家属为主体,实行温馨助产,陪伴分娩:由一位有经验的助产士担任“导乐”,自临产后一直陪伴在产妇身边,直到分娩结束。这期间,“导乐”观察产妇产时的进展,及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并教会产妇减轻疼痛、加快产程的方法与技巧,产程中根据产妇的需要,帮助改变分娩,“导乐”用目光、语言、抚摸来鼓励和支持产妇,帮助产妇安全分娩。整个分娩过程中,孕妇的丈夫同时陪伴在身边。丈夫的参与为产妇提供了安全感和精神抚慰,也使他见证了分娩的过程,有益于在今后的家庭生活中更会尊重妻子,关爱孩子。分娩结束后,“导乐”帮助产妇喂奶。产后第二天,“导乐”与产妇及其丈夫一起回忆分娩的过程,让分娩过程成为家庭人员中美好、难忘的记忆。

  我们深感,母婴健康活动是提高母婴生命和生存质量、降低母婴死亡率和发病率、保障母婴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妇女是人类的母亲,健康是人类的基石,母亲的健康是人群健康的基础,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关系到整个人群的素质,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发达。

  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 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 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 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 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 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1 新生儿脐炎 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 新生儿脓疱疹 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 新生儿发热 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 新生儿喂养困难 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 新生儿窒息 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2.1 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另外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不仅是家属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及义务。

  2.2 加强健康教育 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哺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婴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婴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通过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婴儿的伤害。

  2.3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老护士要改变传统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与理念,同时还应重视对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问题分析、专科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2.4 建立科室质控小组 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改进措施,且要跟踪检查落实改进情况,另外随时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对潜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护理安全。

  母婴保健法律证件包括《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出生医学证明》暨母婴三证。近年来淄博市妇幼保健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卫生部《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通知》、山东省卫生厅进一步加强母婴三证管理的文件精神,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并加强了等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医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依法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医院高度重视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工作,成立了由院长为组长的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保健部,具体负责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的管理、协调与使用监督工作。制定和完善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管理制度、《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管理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据《母婴保健法》开展了助产、结扎、终止妊娠手术、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等技术服务,符合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标准,机构、人员证件齐全。目前医院已取得助产、结扎、终止妊娠手术、婚前医学检查、产前诊断5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执业许可。2加强培训,严格考核,保证了“母婴三证”规范管理

  加强对全院职工《母婴保健法》相关知识的培训,每年医院常规进行《母婴保健法》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对新入院人员及新分配来的大、中专毕业生常规进行了《母婴保健法》及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的岗前培训,全院职工对《母婴保健法》主要内容的知晓率达100%,从而增强了依法服务意识。定期组织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参加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班,培训合格率达100%。制定医院《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考核方案》及母婴保健法律证件考核实施细则,将母婴保健法律证件管理及依法执业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实行奖惩,保证了“母婴三证”的规范管理。

  2.1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3年,保健部固定专人负责《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的办理与换证工作。依法加强对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技术的管理,做到机构、人员符合标准,持证上岗,依法执业。《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正、副本)原件存放于医院档案室。

  2.2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医院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了《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的办理流程和使用流程。保健部依法加强对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证书由保健部统一集中管理,建立专门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人员必须在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后方可上岗,未取得合格证书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工作。任何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在院外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一经发现,立即取消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上岗资格。对于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在进修、调动和离退休等情况离开医院时,其《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仍由医院保管。如确有需要,医院为其出具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的证明,或由本人申请,按规定程序办理借用。《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有效期为3年,有效期满拟继续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在有效期满30日前向保健部提出申请,拟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并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员也要提出申请,由保健部统一安排参加培训。目前医院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从事助产技术服务91人,结扎手术61人,终止妊娠手术61人,婚前医学检查10人,产前诊断6人。

  2.3出生医学证明我院是市卫生局指定的接生定点单位,对在本院内出生的婴儿发放统一的《出生医学证明》。依照《出生医学证明》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明确首次签发流程、补办流程。我院的《出生医学证明》由保健部负责从市卫生局购买,产科负责领取、管理和使用,专人保管、录入、发放、登记、计算机打印;儿童保健科负责“出生医学证明专用章”的管理和使用。

  对于首次签发的儿童,按照发放流程,产后病区护士在产妇出院时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须知,告知产妇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流程及需携带的资料,新生儿家长(监护人)持婴儿父母双方身份证、生育证、出院结账单,到产科门诊《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处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发证人员对有关资料进行核对,符合要求,核对信息正确,发放《出生医学证明》,并做好登记,告知妥善保存及重要性。新生儿家长持打印好的《出生医学证明》到儿童保健科,专人盖章,做好登记,儿保科人员再次嘱其妥善保存。

  对于在我院出生因故丢失《出生医学证明》者,将附有补办流程的《补办登记表》提供给家长,并反复进行解释,资料齐全后须经保健部主任审核签字后给予打印,经市卫生局审核盖章后补发,并做好登记,资料永久保存。

  随着我国城乡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入,我国城乡孕产妇的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在同期的资料显示中,乡镇孕产妇的死亡率要明显高于城市的孕产妇死亡率,由此可见乡镇孕妇的保健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死亡中的孕产妇中,有85%左右的孕产妇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而要避免这些的发生,降低乡镇围产期孕妇死亡率,做好相关乡镇围产期孕妇的保健工作将显得非常的重要。本研究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对乡镇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提出了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效果比较理想,现介绍如下。

  通过调查显示,在乡镇中,有近95%围产期孕妇为了知道婴儿的性别都会在怀孕期间去做B超,有些甚至由于受到农村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为了能够生男孩儿,听信所谓的“偏方”最终导致流产甚至是胎死腹中等情况。

  还有一部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产后不注重个人卫生和营养的补充,最终导致营养不良,子宫恢复缓慢,这就在观念上产生了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开展的难点。

  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大部分产妇的文化程度都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初中及以下的占了90%,从中不难看出乡镇医院围产期母婴文化程度不高,这就容易导致在相关的母婴保健工作上存在知识缺乏、观念落后等现象。

  同时,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一般的围产期孕妇对生养婴儿的经验和认知都来自于亲朋好友,但是因为每个人体质以及状况不同,这就导致每一个围产期孕妇的保健措施都会不同。在调查中显示,在被调查的人群中甚至还有88%左右的人不知道相关的保健知识,最终对自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伤害。

  在乡镇中,由于大多数围产期孕妇的母婴保健工作都只是来自于他人的“言传身教”而不是通过相关的保健知识来对自己和婴儿进行一定的护理,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更好的进行护理工作,最终导致孕产妇以及新生儿不能够得到及时护理进而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针对乡镇医院的母婴保健工作建设体系,主要体现在医院护理人员和保健队伍的投入上。在乡镇医院里,很多医院都没有针对孕妇的专门护理人员,部分人员的学历也相对较低,在围产期母婴的护理上也没有专人进行负责,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孕妇的妇科病的发生概率,也会使母婴的死亡率上升。

  专业的护理团队建设和投入的不足也是导致围产期母婴死亡率高的一个原因。部分乡镇医院甚至连相关的护理团队都没有,另外加上乡镇医院孕产妇居住分散,使得围产期母婴得不到更好的护理。上述的乡镇医院的建设体系的不完善为乡镇母婴保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与困难。

  在乡镇医院母婴保健工作当中,部分医护人员只追求“教条型”防护措施,在保健工作开展过程中产生了“教条化”、“片面化”的现象。不管是在孕妇或妊娠妇女的护理上,还是婴儿的保健工作上都缺上较为系统性的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政府利用下乡、联合乡镇政府或干部,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宣传、讲座等模式,在乡镇普及围产期母婴的保健知识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和意识到母婴保健的重要性,让人们能够更好的通过掌握保健知识来对自己或者身边相关的人员进行护理。

  同时也要做好类似于“男女平等”的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乡镇人员的“重男轻女”思想,从而进一步让人们能够正常的护理和爱护婴儿。

  首先针对医院护理人员,定期进行相关的母婴保健培训,提高相关护理人员在这方面的技能。开展生产前后的护理咨询与保护,及时发现护理上的不足和问题,加深对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的护理实践,进而丰富产科护理保健工作的内涵,形成以母婴保健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高母婴保健意识和保健技能,降低围产婴儿的死亡率。

  其次加大对乡镇医院的医疗器械的投入,以及专业团队的培养。通过对专业团队的培养,利用人员的专业知识,更好更快的掌握母婴保健方面的医疗器械的使用,通过器械的辅助,加上团队的专业策划护理,形成有计划、有层次,有技术水平的围产期母婴保健的方式,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围产期母婴进行护理,降低母婴的死亡率。

  最后乡镇医院要形成较为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建立保健卡等方式,有效的对围产期母婴进行管理,方便之后的保健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能够让医院能够通过督,上门访问等形式让母婴能及时的进行复查,进行母婴保健的教育工作。

  本文仅仅是一个针对乡镇母婴保健工作提出的部分难点与对策,这里面也有不完善和不足的方面,但是依然希望通过本文的一些总结与建议,提高乡镇医院对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的重视,提高围产期母婴的生活质量,减少伤残儿出生,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围产期母婴保健工作进行建设,降低母婴的死亡率,让更多的围产期母婴能够得到安全、舒适、正确的护理,提高国民素质和健康水平。

  [1]李素云.乡镇医院孕产妇围产期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0,19:32-33.

  导乐也称分娩教练、助手,是产时服务的一项适宜技术,也是人性化服务的具体体现,将有利于提高产时服务质量,促进母婴安全。它由美国的克劳斯医生倡导,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普及住院分娩后,其分娩困难和产程延长增多,50年代狄立斯克对如何预防难产时提出掌握好分娩是一个自然过程,其中有3个关键问题:①临产的正确诊断;②一对一护理在产程中给产妇以持续的支持;③采用抚摸和一些非药物性镇痛措施能预防产程延长。

  爱母行动:1996年7月美国促进产时服务模式联盟(CIMS),提出爱母分娩行动倡议,得到WHO的支持。一个以转变产时服务模式,提高产时保健质量,保证母婴安全的行动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掀起long8唯一官方网站。国内在爱婴医院创建后,将爱婴行动扩展到爱母行动。2001~2002年,WHO卫生部以“保护和支持促进自然分娩”进行研究对照后得出产后出血率下降13%;新生儿窒息率下降32%;对产房医务人员满意度由795%上升到941%。

  分娩的现代人性化服务模式:母亲安全、儿童优先是分娩的现代化服务宗旨。而人性化的服务模式所体现的是孕产妇不是患者,而是一位正在完成人类繁衍重任的值得尊敬、关怀的母亲,她们是有独立人格、人权、寻求帮助的姐妹。需要提供充满尊重,关怀息息相关的至亲至爱的充满人性化的时代文明服务的尊贵准妈妈。①产房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产房的工作人员不论是医生、助产士还是护理人员应有正确的服务观念,良好的素质及技能,提供高质量的人性化服务。具体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流技巧;有正确的服务观念,尊重孕产妇及胎婴儿的人格及需求,提供高质量的友好服务;有良好的产科技能及基础理论,能安全、熟练、适时地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具有熟练的观察产程、监测母婴情况的适宜技术及提供分娩镇痛的服务;具备责任心、同情心,善待孕产妇、胎婴儿及家属;具备产科急救技能及健康教育能力,让孕产妇及家属了解分娩有关知识。②产房工作人员应有的认识:分娩是一个正常、自然及健康的过程,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种本能行为。产妇和婴儿都具有潜力主动参与并完成分娩过程。在分娩过程中胎儿是觉醒的、敏感的,应受到善待。产房的环境、气氛、医务人员的态度、行为均可直接影响到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及胎儿的安危,因此要善待产妇及胎儿,提供人性化的关怀。

  新的保健模式:新的保健模式支持、保护正常的分娩过程,近几十年的研究后发现,产时服务模式逐渐发生着以医生为主体,以医务人员干预为手段的模式正向以母婴为主体,以支持、保护为基础的自然分娩的模式转变;以接生为目的,以公事公办的冷漠态度转变为母婴安全、健康为目的,以人性化服务的新的现代化管理。单纯以死亡率、病死率为最终目标的产科服务,转向以三维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高质量服务转变。

  产褥期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1]。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身体各器官复原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生儿健康成长及母乳喂养是否成功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产妇由于妊娠和分娩的巨大应激反应,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家“坐月子”存在大量的健康问题,知识的缺乏和一些陈规陋习,特别是忽视婴儿的早期教育将影响母亲及儿童一生的健康与智力开发。观察产妇各器官恢复的情况及心理状况,实行健康教育,指导产妇采纳全面合理的营养方案及护理和喂养新生儿的方法,从技术上指导与精神上鼓励产妇科学合理“坐月子”,建立有利于产褥期产妇康复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产褥期保健新模式是产科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2]

  产褥期内,产妇的生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都持续处在一个复旧状态,其中,生殖系统的变化最大,需从妊娠引起的所有变化中逐渐恢复至孕前状态。主要包括子宫的复旧,恶露的排出及盆底组织的恢复。而乳腺则在妊娠变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成旺盛的泌乳阶段。

  在产褥期,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社会角色的转变,产妇的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种生理、心理、经济和社会因素都可影响产妇的心情[3],如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因分娩和在医院睡眠不足而引起的疲劳;对出院后是否有能力抚养婴儿的焦虑;对自己失去魅力的恐慌;以及居住条件、家庭经济负担、夫妻感情、亲属的支持和帮助、产后医护人员照顾、产后康复情况等[4]。特别是在我国,由于受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在农村性别偏好的现象还存在,孩子的性别会影响产妇的情绪,以上各种因素所致的不良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产妇身体的康复,而且还会抑制乳汁的分泌,严重者甚至会发生产褥期精神障碍[5]。近年来报道,产后抑郁发生率在国外大多在30%-75%之间[6],在我国,有21.5%-61.1%的产妇经历过产后情绪不稳和抑郁症[7]。大多数的病例需要医学专家的治疗,如果没有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常可导致产妇自杀[8]。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卫生保健需求也在提高,但总的来说,人们的健康意识仍相对淡薄,大部分产妇仍遵循传统的“坐月子”观念。使产褥期保健不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重点仍放在疾病的治疗上,对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健康指导投入较少。产褥期的保健工作主要通过产后42天访视来实现。根据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2003年城市产妇产后保健率为46.4-61.8%,平均访视次数为2.6次,农村产妇产后保健率为40.4-61.8%,平均检查次数为2.1次,全国的产后访视率为53.3%,导致许多产妇对产后保健知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健康保健从医院过度到家庭的过程中出现了脱节[9]。除访视次数少之外,我国产后访视还存在着访视时间安排欠妥、访视技术欠熟练、缺少健康教育或者宣传力度不够,产妇满意度低等问题[10]。另外,大部分产妇在产后仍遵循传统的“坐月子”观念:如禁吃水果、蔬菜,多吃肉;不洗头,不洗脸,不刷牙,不洗脚,不洗澡等;不能下床走动;同时要紧闭门窗,防止冷风吹入等,使传统月子存在大量的健康问题,如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良、母乳不足、过度肥胖、精神焦虑、抑郁等。严重影响了产妇产褥期身体的康复。产褥期妇女的“健康”问题涉及到生理、心理、保健意识、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应该受到重视。但一直以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忽视了对产褥期妇女卫生服务的投入,基层卫生机构常不能提供必要的服务[1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与保健需求也不断提高,她们不仅需要整个孕期及产时的母子平安,还需要产褥期高质量保健服务。

  尽管产褥期保健对产妇和新生儿都非常重要,但相对于产前检查和分娩,关于产褥期保健的研究却很少,并且缺乏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均希望加强产褥期的研究[12]。产褥期保健的新模式,正在逐渐形成。产褥期保健内容涉及到产妇的生殖系统恢复,形体恢复,心理干预、母乳喂养的指导,宣传正确的产褥期生活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家属进行个性化指导等。目前国内常见的产褥期保健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4.1“现代月子中心”汪锡文等报道[13]产妇在医院月子中心 “坐月子”,环境安静,医护人员从技术上与精神上鼓励母乳喂养,保证了母乳喂养的成功,专业营养师调配的食谱使产后饮食更科学,更合理,营养更均衡。多功能健身房及形体操的专业指导,让产妇体形迅速恢复,产后服务模式的改变,让产妇心情舒畅long8唯一官方网站,可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观察产妇各器官恢复的情况及心理状况,指导产妇全面合理的营养、新生儿护理和喂养。科学合理的“坐月子”,使初为母亲的产妇满月后,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特别是开展了新生儿游泳、抚触及体能训练,为新生儿早期智力开发,早期教育打下了基础。

  4.2产后家庭保健服务中心李伟兰等报道[14]通过自出院后第一天开始,由“产后家庭保健服务中心”派出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士进行一对一的上门服务,为母婴继续服务2至5天。

  如母婴情况良好,保健服务结束,转为产后访视对象。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影响产妇及婴儿的不良习俗及健康问题,能及时帮助母亲纠正不良习俗,提高产妇自我管理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离开医院嘈杂的环境,回到自己温馨、安静的家中,生活方便,利于休息,便于家庭成员的照顾,更利于恢复。

  4.3家庭医疗保健服务王善林报道[15]开展产褥期母婴家庭保健,在产妇出院后,按其需要的时间上门访视,一般每隔5-7天上门一次,访视内容包括评估产妇的康复状况和新生儿的生长及发育情况,根据评估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实施。健康教育包括母乳喂养、新生儿观察与护理、产褥期保健、产后活动等,通过家庭访视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健康教育和医疗指导,满足了母婴需要,并能在访视中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干预从而降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

  4.4产后恢复治疗中心吴江平等报道[16]为产褥期妇女提供包括生殖系统和形体恢复在内的人性化产后恢复治疗,内容包括乳腺疏通、子宫复旧、卵巢恢复、子宫颈壁恢复、产后性和谐调整、腹部体恢复、臀部形体恢复、大小腿形体恢复、产后疲劳恢复等。安排专门车辆接送产妇来中心治疗,对少数来院有困难的产妇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通过一对一的服务,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个性化指导,在治疗过程中,与产妇进行交流,解答产妇在产褥期内的常见问题,宣传健康的产褥期生活方式,不仅提高了产褥期保健质量,还提高了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康张缨等[17]报道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为产妇提供连续的多种形式的专业性的延伸服务,产妇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服务形式,产妇遇到问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通过咨询电话、发短信、网上交流等方式,得到母婴保健专家友善的帮助,获取低成本、高效率的母婴保健服务指导。根据需要也可以请母婴保健专家上门服务。通过为产妇提供连续的帮助支持,以及充满“人情味”的关爱,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产后康复及心理状况,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技巧掌握等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4.6Orem自理模式在产褥期保健中的应用Orem[18]理论以自我照顾为中心,认为个人应对与其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人们提高自我照顾的能力,产褥期的妇女虽然角色有所改变,本身却具备不同程度维持健康的能力。Orem自理模式帮助产妇树立并加强自理观念,通过与产妇及家人的交流,帮助他们认识到产妇不仅应生活自理,还应尽力照顾新生儿。帮助产妇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使产妇适应角色转换,尽快进入母亲角色。评估产褥期妇女的自理需要及现有知识,确定其健康教育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或通过护理人员与产褥期妇女直接进行交流,收集有关资料,评估产褥期妇女文化背景及其对产褥期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需要,根据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内容。针对不同人群及特定的宣传教育内容,可选用相应的方法。自我护理服务能够把人从医疗服务机构的被服务者变成自我健康的自我服务者,从而减轻家庭负担,降低医疗费用,使产妇权利与尊严得到更高程度的尊重。

  综上所述产褥期产妇要适应生理变化,要进行心理调整long8唯一官方网站,承担母亲的新角色,急需掌握大量的自我保健和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现有的产后康复治疗大都局限在住院期间进行,出院后缺乏有效、连续的产后康复治疗和指导,医院与家庭存在脱节现象,难以满足家庭对母婴保健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医院是高水平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其功能与职责及服务理念应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现代医院把服务延伸到院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目前,国内外对产后康复治疗向家庭延伸服务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探讨如何促进产妇在产褥期产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产褥期保健新模式是产科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2] 潘迎,武明辉,杨美英,等.产后保健质量评估与需求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2):89-91.

  [4] 戴钟英,蒋式时.重视妊娠和产褥期妇女的精神疾病的诊治和研究工作[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12):721.

  [6] 穆光宗,陈俊杰.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J].人口研究,1996,3(20):25-33.

  [9]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编.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M].第1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642-645.

  [11] 郑金庆,张蕴,金辉,等.周至县1992年妇女围产期保健情况调查[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5,16(2):171-173.

  [12] 王晓莉.妇女产褥期特殊行为.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74.

  [13] 汪锡文.月子中心产妇的健康教育.南方护理学报,2005,12(7):75-76.

  [15] 王善林.开展产褥期母婴家庭保健模式的初步探讨.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94-1695.

  [16] 吴江平.产褥期保健新模式的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2927.

  目前,不少年轻孕产妇缺乏足够的产科健康护理知识,为其自身健康以及新生儿生命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笔者所在科室在对其加强健康知识培训基础上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护理人员由此树立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首先应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转变其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并对优质护理服务有更全面、正确的理解,从而对其内涵与意义有深刻理解,进而对优质护理服务方向更为明确,使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有效提高自身积极主动性。

  应对各部分岗位职责加以明确,同时制定合理高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并不断予以完善,组织全员护理人员对《护理告知程序》、《护理应急预案》、《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核心制度》以及《文明用语手册》等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同时对护理岗位的质量考核标准予以明确修订,对各部分的质量控制予以充分关注,同时公示各项服务项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应组建质控小组,随机抽查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并及时反馈抽查结果,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改正。

  每周应组织开展2次或多次专科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抽查提问,内容涵盖护理工作流程、核心管理制度、应急预案、技术操作规程以及告知程序等。应采用各种有利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广泛开展专科知识培训,例如多媒体、录像、幻灯片以及互联网等。培训知识涉及母乳喂养的技巧与注意事项、会的有效护理以及新生儿抢救复苏等。

  导乐陪伴分娩;在母婴床旁实施护理服务,为新生儿实施抚触、沐浴以及预防接种,同时展开健康宣教,并引导产妇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开展便民服务,为孕妇提供热水与可口饭菜、米汤、红糖水以及婴儿奶粉等;组织孕妇学习分娩相关知识,并定期开展门诊培训;对产妇实施出院指导,同时设置电话热线咨询,并定期实施电话随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确切了解产妇恢复情况。

  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产科传统护理模式得以改变。产妇自入院接诊时起,到出院时至,护理人员的各种行为以及措施均应在此全过程中体现出优质护理服务,应为产科患者营造出安静、温馨、和谐的医院与病房环境。(1)入院时,医护人员首先应评估其实际情况,例如是否存在宫缩或者其他较为特殊的情况,负责接诊的医护人员应将入院应注意事项、医院环境、主任医师以和责任护士、分娩前应准备事宜等向产妇作详细介绍;(2)分娩之前,助产人员应交待产妇相关注意事项,例如宫缩时产妇应注意事项,分娩过程中的用力方法等,并就分娩过程向产妇作详细讲解,同时应选择一些轻松话题与产妇进行交流,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有效缓解其紧张情绪,有利于缓解疼痛。还可辅以轻柔舒缓的音乐、对产妇腹部进行轻抚,使腹压增高,从而有利于顺利娩出胎儿,减少疼痛。(3)产妇成功分娩后,护理工作人员应在家属配合下对产后生活予以悉心照顾与护理,并向产妇一一告知产后所服用的药物效果、各项检查目的以及在恢复过程中的宜忌等。对待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睡眠时的保持、恶露处理措施等各类问题,护理人员应保持耐心和温和的态度,给出尽可能详尽的解答,若超出护理人员所知的范畴,则应及时向临床医师及其他人员或部门咨询后向产妇及其家属反馈。在产妇产后恢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应指导其合理饮食、适度活动锻炼,并宣讲产后保健知识以及身体恢复等。帮助产妇准备婴儿需用物品,并协助其进行早吸吮,有利于母婴感情的进一步强化,此外还应向产妇宣讲育儿、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并帮助其全面、熟练掌握。(4)出院后,应督促责任护士对其实施定期电话随访,对出院后产妇身心健康状况予以切实了解,并为之提供健康咨询,告知其婴儿的预防接种、哺育知识、辅食添加时机以及其他应注意事项等,由此让产妇每时每刻都能够感觉到来自医护人员浓浓的温情与关怀,从而使产妇和产妇家属不断提高对医院的信任度。

  本院就医患关系展开了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满意度,其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道德素质、专业素养、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文明用语、岗位责任心、微笑服务等多个方面,涉及群体为本院所有护理工作人员,调查表明与往年相比,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呈不断攀升的趋势。

  本院产科以及护理部成立了质控小组,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考核,结果表明与其他科室相比,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产科护理质量显著升高,基本未出现有关于护理问题的投诉,护理工作人员也由此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又进一步推动了护理工作的良好开展。

  3.1 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从大的层面来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而从小的方面来看,则有利于促进护理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护理业务知识,树立良好的护理服务意识,并为诊治临床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通过母婴床旁护理的良好开展,婴儿父母均可在此操作过程中直接受到护理教育和熏陶,从而在住院过程中实现如何照顾婴儿相关知识和技能的顺利习得。与此同时,此种护理模式也有效防止了发生护理缺陷以及出现交叉感染现象,并使产妇和家属对错抱婴儿的担心得以消除,从而更加信任护理人员,无形中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通过在产科首次试点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得以在其他科室中顺利推广,继而形成良性竞争,各科室医护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以及沟通技巧,最终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 黄萍.幸福指数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体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09(23):1837,1839.

搜索